自國內疫情逐步緩解以來,資本市場好像打開了財富的大門,進入7月,更是鉚足了勁,一舉沖破前期的桎梏,而科創板作為中國的納斯達克,更是“明星”輩出,中芯國際作為半導體行業的明星,上市當天成功的搶了茅臺酒的風頭,可謂吸足了眼球。那作為大陸最牛的晶圓代工廠,和世界上最牛的晶圓代工廠——臺積電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中芯國際營收約31億美元,臺積電營收約346億美元,差距11倍,臺積電僅一年的研發費用就相當于中芯國際全年的營收。 第二,中芯國際中高端領域營收占比僅為4%,而臺積電達到67%,差距巨大。 第三,中芯國際此次上市募集的資金將用于提升14nm及以下產品的工藝,7nm產品也有試生產。而臺積電2018年已經實現7nm量產,5nm目前也已經量產了。 第四,晶圓廠數量,中芯國際7座,臺積電14座,相差兩倍。 第五,產能上看,中芯國際為每月21萬片,臺積電為每月102萬片,差距五倍。 不僅如此,根據數據顯示,隨著工藝的提升,中芯和臺積電的差距有所增加,從90nm到14nm,對應的晚了2年到4年。隨著近幾年國家對國產半導體產業的大力扶持,7nm差距縮短到2年,但實現量產還要更長的時間。 許多人更傾向于把能否趕上的重點,押注在工藝制程上,不可否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但是兩者之間還存在眾多的客戶群體,產能利用率,國際影響力等方面的差距。此外,中高端領域占比,產出價值,品牌知名度,客戶認可度等等,差距都非常明顯。就目前情況來看,中芯國際距離臺積電還有較大的距離。 同時我們需要知道,作為生產芯片至關重要的光刻機,目前正被國外企業“卡脖子”,而國內在短時間里很難生產出高精尖制程所需的光刻機設備。雖然不使用EUV光刻機也能制造7nm及以下的芯片,但是在效率和成本上非常不占優勢,因此要實現趕超,至少需要15年左右的時間。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從2015年至今,中芯國際分別被大基金一期、社會融資和大基金二期、社會融資增資約680億和860億RMB,有效的扭轉了中芯國際目前入不敷出的困難局面。
其次在市場空間上,中芯國際是處于優勢的,中國半導體需求占比全球的30%以上,但國內芯片自給率嚴重不足,未來還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若中芯國際成功突破7nm制程,將獲得國內外更多的市場份額,為追上臺積電做充足的資本積累。 另外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國內的半導體行業未來將在資金和人才吸引等方面獲得更多的利好政策,而作為晶圓代工龍頭的中芯國際,受益程度不言而喻。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對未來充滿信心,因為兩者皆有優勢。臺積電成立至今已經33年,類似于老成穩重,經驗豐富,人脈廣泛的中年人。中芯國際是一個20歲的小伙子,干勁十足,精力充沛,可塑性極強,并且是個極其努力的富二代,背后有強大的國家支持。我們有理由相信中芯國際未來一定成為世界頂尖晶圓代工企業名單,蠶食歐美企業的份額,讓我們來共同見證。